Artwork

Contenido proporcionado por Xie Qing. Todo el contenido del podcast, incluidos episodios, gráficos y descripciones de podcast, lo carga y proporciona directamente Xie Qing o su socio de plataforma de podcast. Si cree que alguien está utilizando su trabajo protegido por derechos de autor sin su permiso, puede seguir el proceso descrito aquí https://es.player.fm/legal.
Player FM : aplicación de podcast
¡Desconecta con la aplicación Player FM !

EP#13 畅销书《活在标签之外》作者Sophie: 女生一定要内心强大到混蛋

1:03:35
 
Compartir
 

Manage episode 392393836 series 3544221
Contenido proporcionado por Xie Qing. Todo el contenido del podcast, incluidos episodios, gráficos y descripciones de podcast, lo carga y proporciona directamente Xie Qing o su socio de plataforma de podcast. Si cree que alguien está utilizando su trabajo protegido por derechos de autor sin su permiso, puede seguir el proceso descrito aquí https://es.player.fm/legal.

不久前,我在微信公众号【奴隶社会】上读到了Sophie 写的一篇文章 《妈妈,你小时候相信自己吗?》 。她从自己四岁的女儿对她的提问,“妈妈,我能做好它吗?” 开始写起,到写给20几岁的年轻女孩,写给30、40 十岁一地鸡毛的中年人,如何不否定自己,如何不断前行,把想要达到的状态当成目标,并专注于阶段性的成果,用一些可量化的成就来认可自己,女生要有点“混蛋精神”,心里强大到什么都不怕。

文章链接:http://nulishehui.blog.caixin.com/archives/244830​

因为很受文章触动,我就买来了Sophie 的书《活在标签之外》,一口气读完。Sophie 在这本书里写了自己的童年,和家人搬去新西兰求学,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影响,回北京进外企,谈恋爱结婚再到生宝宝,以及搬回新西兰创业的心路历程,从自我不设限,自我成长,再到自我突破,一路走来,Sophie 善于试错总结,小规模调整,让自己可以从20多岁时候自我矛盾的状态调整到现在“自洽”状态。

Sophie​ 这次到Lead Her Way 做客,给我们的听众朋友们讲了很多“干货”:

---我经历了很“自我矛盾”的时期 - 矛盾就是,我们对于一些外在的,别人眼里我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证明给别人看我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和我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矛盾的。

-年轻时候给自己贴了很多标签,很多标签是我觉得我要做到的,我以为我做到了就会很开心的,比如当个画家,当个作家啊,有钱有貌,运动达人... 有些是我自己喜欢的,有些是社会环境让我觉得我会喜欢的。两种“喜欢” 都是急于向外证明自己,得到认可和称赞。

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贴的标签越多,我就越担惊受怕,如果人设崩塌了,那么自己的一切是否就全部崩塌了呢?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不要向外证明自己,而是需要有自己的体系。“自洽” 无关于别人,只关乎我自己,我的认知和行为是否有矛盾?我是否有经得起自己推敲的价值观? Sophie 在播客里讲了她是如何建立这个体系的。

与Sophie 的对话:

如何可以确定自己的底层价值观?

价值观不是一开始就找到的。或者说这个“找到”就是和外界碰撞出来的。当我的一些想法或者价值观和外界不合拍的时候, 其实是通过这种 ”碰撞“ 和”冲突“ 来检验自己相信的东西是否真的被自己相信,这个过程一直不断的持续发生。我可能相信我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我如何去证明自己呢?我会去做事去证明,在做的过程中如果有困难我是不是可以坚持呢?这些都是寻找并定义自己价值观的过程。还有一种方法,适合比较年轻的女生,就是去和不同的人接触,这时候你会发现你会对某一类人的观点特别的赞同和接受,对另一些声音却没有共鸣。你可以排除掉这些不重要的,那剩下的就是你可以去摸索的。

当自己的价值观和外界不合的时候怎么半?

第一一定要找到同类人;第二,把自己的价值观具向化到一个小目标,然后把目标分层落地。当你分层你的目标后,你迈出第一步你就有第一步的焦虑,然后你就去解决这个焦虑,因为这个时候你的焦虑已经很具体了,不是一个大的泛泛的概念,让你无从下手。推进目标的过程中,你就一个一个困难解决,把自己的价值观落地到行动中,形成一个局部的自洽。这个时候身边的人,也会觉得你其实这么做挺不错的,虽然你不是以改变他人为目的,但是你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其他人。

确定好大方向后,小目标可以细细打磨

我一路走来的所有选择其实都没有偏离由我的底层价值观所确定的主轴,兜兜转转,波峰或者波谷,都会回到无限接近价值观主轴。如果系统化的来看,我们第一要开源-就是找到方向、意义感,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是可以感觉到人生是在一个蓬勃发展的状态,这个状态确定后,分层的小目标是可以细细打磨的,或者说以好奇心驱动下去选择做的事情,其实是都不会偏离轴心的。另外,要有自我修正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就是我们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什么方法论?什么工具?还有更重要的是,自我调节的能力,就是我达不到这个目标的时候,我如何能够接纳自己。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我们要清晰的看到自己现在在哪个阶段。

教育女儿,我要感同身受,以身作则

如果我希望我的女儿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会先去成为这样的人。我在写字,读书,做运动的时候,我们会一同去做这件事情,这样她会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是很聪明的,她能从你一个眼神,你的表情知道你是否真的是享受你在做的事情,所以身教大于言传。

希望女儿(其他女生)可以内心强大到混蛋

当我还是个女孩的时候,我看到王朔写给女儿的这句话:希望你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当时我就很有感触,什么是“混蛋”,我回看我的学习生涯,其实我还都挺混蛋的,比如我很“厚脸皮” ,我知道老师会批评我的一些行为,但是我还是会去做,因为我是接纳我自己的。其实所谓“混蛋”就是对自己无条件的包容,当然是在不侵犯他人的基础上。希望女儿内心强大到混蛋是因为我希望我女儿永远都对自己保留肯定。不是说你学习不好或者你犯了错误,你就没有价值了。

如何做到自我接纳,肯定自己的价值?

其实我自己也不是一直在接纳的状态。但是我可能内心比较强大一些。今年我去参加一个新书发布会,我在台下上台前,特别想要逃。但是在那一刻,面对那个舞台,我还是会有“我不配”的想法在,然后我就逃到了角落里,我当时问自己,我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很强呢?还是我想要发表我的观点呢?我的惧怕主要来自于第一个想法,我怕被别人说我不够好。但是后面的想法就是把自己接纳下来,你够好又怎么样呢?你要表达你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在这么大一个舞台上去表达观点的机会,为什么会逃呢?所以接纳都是在一步一步的验证中来的。这个就是从害怕,接纳,自信到绽放的过程。

关系管理要做到“系统平衡”

如果你在一个很好的环境里,你没有意识到这个环境是好的,你和你周围的环境和人没有互动的话,那么你们之间的气场是不流动的。那么这个“系统” 是没有办法持续的按照一个很高的标准继续运转下去的,我是个很幸运的人,我的原生家庭很好,但是幸运是需要有回应的,否则不会长久。我也见过很多家庭不幸福的朋友,她们会觉得如果可以重新洗牌,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有这种抱怨心态的人,如果真的重新洗牌了,可能还是会有其他的抱怨。关键是你自己如何去看待自己的幸运与“不幸”,如何去回应,如果你真正看到自己的幸运,回馈给关系中的其他人,你会得到同等的回应。这个时候你和身边人关系的质量才可以向上走。关键在于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环境。

如何可以活在“标签” 外?如果选择 “躺平”,算不算事活在标签之外呢?

还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就算你是”躺平”,离开大城市,但是内心的焦虑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也是没办法”看破红尘”的。还是要看问题出在哪里,而不是被概念和规则牵着跑。原生家庭其实只是提供一个爱与被爱的场所,你还有很多的机会享受到爱与被爱,随着自己的修炼和成长,原生家庭的伤口会被自己舔舐。修炼还是要“入世”修炼,“躺平”是没有办法修炼 自己的。

我也会和别人比较,但是看你怎么比

每个人都会比较,但是重要的是看你怎么去比,如果你拿自己的现状去和别人的一个很好的结果去比较,那么你怎么比都是焦虑。你要去看看这个功成名就,家庭幸福的人,倒退20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她是怎么达到现在的相对完满的状态的?要看过程,一步一步看过程,她是怎么做到的,达到一个让你比较羡慕的状态?这个时候你是可以去借鉴她的方法,当然这个是需要一个比较大的样本,因为只看一个人的话,偏差很大,你可以多看更多的类似的榜样,可以看看自传,看看有什么方法论可以借鉴。

我也害怕失败,但是我会尝试自我消化掉“害怕”

比如我决定带女儿和先生一起从北京回到新西兰创业,我也害怕,怕女儿问我为什么要把我带回到新西兰,我明明是个中国人;怕先生因为回到新西兰一切重新开始不顺利。我是怎么做的呢?就是要多沟通,我在做这个决定前,我和先生有过几轮的沟通,我们当时想我们最低的试错成本是什么,是不是可以承受。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孩子真的问到这个问题,我们跟女儿会不断的沟通,我们做这个决定的原因。多沟通,焦虑和顾虑可以和身边人一起分担。

面对焦虑,我会做情绪和行动的分离

当我焦虑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告诉自己,现在所有的焦虑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弱化情绪,不是把精力花在抱怨上。我会冷静下来去看 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我已经走出情绪而进入行动阶段,采取行动,为下一步成功做好准备。我自己有个“试错本”,会把一些错误,失败,导致我焦虑的事情记下来,总结经验,把下一次应该怎么做写清楚。

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我有个 简单的决策体系

第一是 符合我的价值排序的,有意义的,我热爱 的,我擅长的,最后是我可以赚钱的。就以5年为一个时间点,我是不是有空间可以让这些可以同时发生的一个方向,其实也是一个复利思维。

有关时间管理 ,平衡是个伪命题

首先我们先质疑一下“平衡”,男性没有,女性有。第二我们的生活是融合式的生活,职场上的管理智慧,可以放在育儿管家上,而并不是说工作就是工作,育儿就是育儿。比如我,我选择教育行业,我又有个4岁半的女儿,这样我在教育领域上的学习就可以运用到我女儿身上,这又是我的一份工作。

还有就是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专注”时间,在“专注时间” 做专注的事情,效率很高。

真正 自律的人不觉得自己自律

当你还要因为自律要求自己做什么的时候,那不是自律,真正自律的人都是在“自动驾驶”。

Sophie 的微信公众号:索菲的文字世界

Sophie 的新书《活在标签之外》可以在当当、京东等网站购买

  continue reading

37 episodios

Artwork
iconCompartir
 
Manage episode 392393836 series 3544221
Contenido proporcionado por Xie Qing. Todo el contenido del podcast, incluidos episodios, gráficos y descripciones de podcast, lo carga y proporciona directamente Xie Qing o su socio de plataforma de podcast. Si cree que alguien está utilizando su trabajo protegido por derechos de autor sin su permiso, puede seguir el proceso descrito aquí https://es.player.fm/legal.

不久前,我在微信公众号【奴隶社会】上读到了Sophie 写的一篇文章 《妈妈,你小时候相信自己吗?》 。她从自己四岁的女儿对她的提问,“妈妈,我能做好它吗?” 开始写起,到写给20几岁的年轻女孩,写给30、40 十岁一地鸡毛的中年人,如何不否定自己,如何不断前行,把想要达到的状态当成目标,并专注于阶段性的成果,用一些可量化的成就来认可自己,女生要有点“混蛋精神”,心里强大到什么都不怕。

文章链接:http://nulishehui.blog.caixin.com/archives/244830​

因为很受文章触动,我就买来了Sophie 的书《活在标签之外》,一口气读完。Sophie 在这本书里写了自己的童年,和家人搬去新西兰求学,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影响,回北京进外企,谈恋爱结婚再到生宝宝,以及搬回新西兰创业的心路历程,从自我不设限,自我成长,再到自我突破,一路走来,Sophie 善于试错总结,小规模调整,让自己可以从20多岁时候自我矛盾的状态调整到现在“自洽”状态。

Sophie​ 这次到Lead Her Way 做客,给我们的听众朋友们讲了很多“干货”:

---我经历了很“自我矛盾”的时期 - 矛盾就是,我们对于一些外在的,别人眼里我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证明给别人看我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和我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矛盾的。

-年轻时候给自己贴了很多标签,很多标签是我觉得我要做到的,我以为我做到了就会很开心的,比如当个画家,当个作家啊,有钱有貌,运动达人... 有些是我自己喜欢的,有些是社会环境让我觉得我会喜欢的。两种“喜欢” 都是急于向外证明自己,得到认可和称赞。

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贴的标签越多,我就越担惊受怕,如果人设崩塌了,那么自己的一切是否就全部崩塌了呢?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不要向外证明自己,而是需要有自己的体系。“自洽” 无关于别人,只关乎我自己,我的认知和行为是否有矛盾?我是否有经得起自己推敲的价值观? Sophie 在播客里讲了她是如何建立这个体系的。

与Sophie 的对话:

如何可以确定自己的底层价值观?

价值观不是一开始就找到的。或者说这个“找到”就是和外界碰撞出来的。当我的一些想法或者价值观和外界不合拍的时候, 其实是通过这种 ”碰撞“ 和”冲突“ 来检验自己相信的东西是否真的被自己相信,这个过程一直不断的持续发生。我可能相信我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我如何去证明自己呢?我会去做事去证明,在做的过程中如果有困难我是不是可以坚持呢?这些都是寻找并定义自己价值观的过程。还有一种方法,适合比较年轻的女生,就是去和不同的人接触,这时候你会发现你会对某一类人的观点特别的赞同和接受,对另一些声音却没有共鸣。你可以排除掉这些不重要的,那剩下的就是你可以去摸索的。

当自己的价值观和外界不合的时候怎么半?

第一一定要找到同类人;第二,把自己的价值观具向化到一个小目标,然后把目标分层落地。当你分层你的目标后,你迈出第一步你就有第一步的焦虑,然后你就去解决这个焦虑,因为这个时候你的焦虑已经很具体了,不是一个大的泛泛的概念,让你无从下手。推进目标的过程中,你就一个一个困难解决,把自己的价值观落地到行动中,形成一个局部的自洽。这个时候身边的人,也会觉得你其实这么做挺不错的,虽然你不是以改变他人为目的,但是你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其他人。

确定好大方向后,小目标可以细细打磨

我一路走来的所有选择其实都没有偏离由我的底层价值观所确定的主轴,兜兜转转,波峰或者波谷,都会回到无限接近价值观主轴。如果系统化的来看,我们第一要开源-就是找到方向、意义感,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是可以感觉到人生是在一个蓬勃发展的状态,这个状态确定后,分层的小目标是可以细细打磨的,或者说以好奇心驱动下去选择做的事情,其实是都不会偏离轴心的。另外,要有自我修正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就是我们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什么方法论?什么工具?还有更重要的是,自我调节的能力,就是我达不到这个目标的时候,我如何能够接纳自己。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我们要清晰的看到自己现在在哪个阶段。

教育女儿,我要感同身受,以身作则

如果我希望我的女儿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会先去成为这样的人。我在写字,读书,做运动的时候,我们会一同去做这件事情,这样她会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是很聪明的,她能从你一个眼神,你的表情知道你是否真的是享受你在做的事情,所以身教大于言传。

希望女儿(其他女生)可以内心强大到混蛋

当我还是个女孩的时候,我看到王朔写给女儿的这句话:希望你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当时我就很有感触,什么是“混蛋”,我回看我的学习生涯,其实我还都挺混蛋的,比如我很“厚脸皮” ,我知道老师会批评我的一些行为,但是我还是会去做,因为我是接纳我自己的。其实所谓“混蛋”就是对自己无条件的包容,当然是在不侵犯他人的基础上。希望女儿内心强大到混蛋是因为我希望我女儿永远都对自己保留肯定。不是说你学习不好或者你犯了错误,你就没有价值了。

如何做到自我接纳,肯定自己的价值?

其实我自己也不是一直在接纳的状态。但是我可能内心比较强大一些。今年我去参加一个新书发布会,我在台下上台前,特别想要逃。但是在那一刻,面对那个舞台,我还是会有“我不配”的想法在,然后我就逃到了角落里,我当时问自己,我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很强呢?还是我想要发表我的观点呢?我的惧怕主要来自于第一个想法,我怕被别人说我不够好。但是后面的想法就是把自己接纳下来,你够好又怎么样呢?你要表达你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在这么大一个舞台上去表达观点的机会,为什么会逃呢?所以接纳都是在一步一步的验证中来的。这个就是从害怕,接纳,自信到绽放的过程。

关系管理要做到“系统平衡”

如果你在一个很好的环境里,你没有意识到这个环境是好的,你和你周围的环境和人没有互动的话,那么你们之间的气场是不流动的。那么这个“系统” 是没有办法持续的按照一个很高的标准继续运转下去的,我是个很幸运的人,我的原生家庭很好,但是幸运是需要有回应的,否则不会长久。我也见过很多家庭不幸福的朋友,她们会觉得如果可以重新洗牌,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有这种抱怨心态的人,如果真的重新洗牌了,可能还是会有其他的抱怨。关键是你自己如何去看待自己的幸运与“不幸”,如何去回应,如果你真正看到自己的幸运,回馈给关系中的其他人,你会得到同等的回应。这个时候你和身边人关系的质量才可以向上走。关键在于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环境。

如何可以活在“标签” 外?如果选择 “躺平”,算不算事活在标签之外呢?

还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就算你是”躺平”,离开大城市,但是内心的焦虑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也是没办法”看破红尘”的。还是要看问题出在哪里,而不是被概念和规则牵着跑。原生家庭其实只是提供一个爱与被爱的场所,你还有很多的机会享受到爱与被爱,随着自己的修炼和成长,原生家庭的伤口会被自己舔舐。修炼还是要“入世”修炼,“躺平”是没有办法修炼 自己的。

我也会和别人比较,但是看你怎么比

每个人都会比较,但是重要的是看你怎么去比,如果你拿自己的现状去和别人的一个很好的结果去比较,那么你怎么比都是焦虑。你要去看看这个功成名就,家庭幸福的人,倒退20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她是怎么达到现在的相对完满的状态的?要看过程,一步一步看过程,她是怎么做到的,达到一个让你比较羡慕的状态?这个时候你是可以去借鉴她的方法,当然这个是需要一个比较大的样本,因为只看一个人的话,偏差很大,你可以多看更多的类似的榜样,可以看看自传,看看有什么方法论可以借鉴。

我也害怕失败,但是我会尝试自我消化掉“害怕”

比如我决定带女儿和先生一起从北京回到新西兰创业,我也害怕,怕女儿问我为什么要把我带回到新西兰,我明明是个中国人;怕先生因为回到新西兰一切重新开始不顺利。我是怎么做的呢?就是要多沟通,我在做这个决定前,我和先生有过几轮的沟通,我们当时想我们最低的试错成本是什么,是不是可以承受。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孩子真的问到这个问题,我们跟女儿会不断的沟通,我们做这个决定的原因。多沟通,焦虑和顾虑可以和身边人一起分担。

面对焦虑,我会做情绪和行动的分离

当我焦虑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告诉自己,现在所有的焦虑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弱化情绪,不是把精力花在抱怨上。我会冷静下来去看 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我已经走出情绪而进入行动阶段,采取行动,为下一步成功做好准备。我自己有个“试错本”,会把一些错误,失败,导致我焦虑的事情记下来,总结经验,把下一次应该怎么做写清楚。

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我有个 简单的决策体系

第一是 符合我的价值排序的,有意义的,我热爱 的,我擅长的,最后是我可以赚钱的。就以5年为一个时间点,我是不是有空间可以让这些可以同时发生的一个方向,其实也是一个复利思维。

有关时间管理 ,平衡是个伪命题

首先我们先质疑一下“平衡”,男性没有,女性有。第二我们的生活是融合式的生活,职场上的管理智慧,可以放在育儿管家上,而并不是说工作就是工作,育儿就是育儿。比如我,我选择教育行业,我又有个4岁半的女儿,这样我在教育领域上的学习就可以运用到我女儿身上,这又是我的一份工作。

还有就是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专注”时间,在“专注时间” 做专注的事情,效率很高。

真正 自律的人不觉得自己自律

当你还要因为自律要求自己做什么的时候,那不是自律,真正自律的人都是在“自动驾驶”。

Sophie 的微信公众号:索菲的文字世界

Sophie 的新书《活在标签之外》可以在当当、京东等网站购买

  continue reading

37 episodios

Все серии

×
 
Loading …

Bienvenido a Player FM!

Player FM está escaneando la web en busca de podcasts de alta calidad para que los disfrutes en este momento. Es la mejor aplicación de podcast y funciona en Android, iPhone y la web. Regístrate para sincronizar suscripciones a través de dispositivos.

 

Guia de referencia rapida

Escucha este programa mientras exploras
Reproducir